与雷诺兹分庭抗礼的庚斯博罗-318艺术网-粤港澳大湾区美术传播平台
微信订阅号:yishu318
首页经典鉴赏 17-18世纪
与雷诺兹分庭抗礼的庚斯博罗

与雷诺兹分庭抗礼的庚斯博罗

2013-03-06 11:08      来源:318艺术网      编辑:王桂芳      浏览次数:6818

早在1753年雷诺兹在伦敦成名的时候,伦敦画坛就已不是雷诺兹一花独放的局面了。由于社会上对肖像画的需求量相当大,客观上刺激了肖像画的发展,一些强手已摆脱了手艺人或画匠的水平。与雷诺兹争衡的已不是尼勒画派,而是一大群有英国特色的优秀画家。

在这些肖像画家中最能与雷诺兹分庭抗礼的还要算托马斯·庚斯博罗(Thomas Gainsborough,1727—1788)和乔治·罗姆尼(Romney,1734—1823)。


托马斯·庚斯博罗像

 

童年

托马斯·庚斯博罗生于萨福克州萨德布里镇,这里地势平坦、树林茂密,风景极其优美,英国两个最著名的风景画家庚斯博罗和康斯太布尔都是这里孕育出来的。庚斯博罗曾说:“萨福可使我成了艺术家。”

萨德布里镇离伦敦大约五十公里,是一个繁荣的羊毛贸易中心。庚斯博罗祖上便经营毛呢纺织行业,当时已有二百年了,经济收入宽厚,孩子们可以随意选择职业。

庚斯博罗是家中第五个男孩儿,他是在家庭影响下选中了艺术的。在小时候他便经常对纺织女工织出的美丽织物着迷,不仅如此,他母亲也是一位画花巧匠,经常亲自设计图案;他父亲尽管是个商务活动家,常去法国和尼德兰进行商务交易,但性情高雅,像个绅士,正是业务之余,特别爱捎些艺术品回来,庚斯博罗就是在这些方面得到艺术启蒙的。

庚斯博罗生性聪慧,思绪活泼奔放,对音乐有特殊的接受能力。但对读书不太感兴趣,连普通中学都未上完。十岁左右,庚斯博罗看到了伦勃朗的一幅自画像,他天真地说:“伦勃朗的鼻子长得多像我啊!”他为了要当一个才出色的油画家,私自离家去伦敦求学。父亲虽然深信儿子有艺术天分,但他太小,暂时把他追了回来。到了三十岁(1740年),在家庭正式许可下,他又来到伦敦。

 

学画生涯

1740年的伦敦,肖像画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着。当时,这里云集了许多技艺高超的画家,如荷加斯、哈德森、海曼、拉姆赛、威尔逊、雷诺兹等。庚斯博罗最初在格雷弗罗(1699—1773)名下学习,而后又在沃克斯海尔学校学习装饰画。在格雷弗罗哪里学习的几年中,庚斯博罗与格雷弗罗的朋友海曼有许多接触。海曼也是荷加斯的朋友,善于画些精美的小幅群像和插图,他的画风写实,曾和荷加斯游历巴黎,受过“罗可可”艺术影响,所以有强烈的矫饰感。他对庚斯博罗产生了深刻影响。

在海曼的影响下,庚斯博罗最初作品是以萨福克为背景画的一些带人物的小幅风景。作品虽然还有十七世纪荷兰风景的理想化、程式化的特点,但已经具备了自己的风格了。

1748年,庚斯博罗画了《库纳的林区》一画,这幅画是他脱离学校束缚的开端。

1750年,庚斯博罗移居艾普斯威克,在这里,他画了一系列小型肖像画和田园风俗画,这类作品带有华托的诗意。庚斯博罗最初受海曼影响,而海曼主要受法国影响,因此,华托的风格是间接传到庚斯博罗笔下的。这期间,庚斯博罗为沃本伦修道院画过两幅法国风格的风景画。

沃本伦修道院是庚斯博罗艺术升华的地方。这里聚集着多种精粹的艺术,它是某个贵族的私产,其中收藏了大量传统欧洲艺术品,有雕刻和装饰纹样,也有豪华的家具和陈设。最值得一提的是这里有一间收藏大厅,其中是清一色的中国艺术品,瓷器、漆器、屏风、织毯……都是连中国国内都罕见的贵重之物。东方艺术豁然开拓了庚斯博罗的眼界,尤其这里的修道院主人为他做了详尽精湛的解说,中国艺术在他脑子里留下了铭深的印象,为他的审美打开了一条新路。后来庚斯博罗在作品上表现出的明朗爽目、秀丽堂皇的高雅特色就于此有直接关系。他对蓝色的认识就得益于中国青花瓷的设色。他曾与雷诺兹负气,用占优势的蓝色画出了《蓝衣少年》。

1759年,庚斯博罗又移居到巴斯(Bath)。他来这里,不仅由于这里是名流云集的闹市,也可能是为了投奔他的一个最亲近的姐姐。巴斯是他如鱼得水的地方,他一生最辉煌的成绩和财富都在这里创造出来。他以特有的手段吸引了巴斯名流,数不清的雍容华贵的贵妇、阔佬来此订画,他意气风发地从容完成,闪闪发光的金币流进他的口袋,赫赫的名声由此传扬出去,巴斯成了与伦敦相当的艺术中心。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巴斯不像现代化了的伦敦那样拥挤,是个有田园味道的城镇,这里有名贵的矿泉水,是制作饮料的极佳材料。这里既是那些名流雅士度假的胜地,也是他们寻花问柳的乐园。他们品尝着矿泉水,津津乐道地互相传闻着各种风流丑行,同时也同样干着鲜廉寡耻的男女偷换勾当。庚斯博罗不厌其烦地画着他们,不过是把他们看做摇钱树罢了。

虽然他也和雷诺兹一样是为上层社会服务了多年,但两人的态度却截然不同。庚斯博罗曾直言不讳地说:“那些讨厌的绅士们,对一个真正的艺术家来说,世界上再没有像他们那样的敌人了。”他认为,只要按着那些太太绅士们的要求作画就是了,此外,不需要与他们套什么近乎。有时候,他的冷淡言词真让他下不来台。

在庚斯博罗的肖像画中,画得最好的是他所喜欢的演员一类朋友和两个女儿。而那些较为美丽的鹅蛋脸、丹凤眼概念化肖像是出于美化的态度画出的,就是那些最诚意描画的太太、淑女肖像,如果剥去华贵的盛装,恐怕也很难留下让人可看的东西,尤其那类装腔作势、目中无人的冷漠嘴脸更让人倒胃。

 

分庭抗礼

庚斯博罗从1761年就开始在皇家美术学院展出作品。按水平来说,他已经具备当选学院院士条件了。然而,1773年,在皇家美术学院展览中,庚斯博罗不满意自己作品悬挂的位置和雷诺兹闹翻,他此后再也不参加学院的活动并与雷诺兹争吵不休。比如:雷诺兹总是告诫学生不要在画面上多用蓝色,为了驳斥这种观点,庚斯博罗用大量的蓝色画了举世名作《蓝衣少年》。


庚斯博罗《蓝衣少年》


庚斯博罗《蓝衣女子》

庚斯博罗在艺术上的创新使他的名声越来越响,最后连国王也派人请他去作画。

 

艺术风格

在技巧上,庚斯博罗确实不同于一般画家,他的笔法纵横奔放,挥洒自如,为达到纵观全局的效果,他特制了一支把柄超长的画笔。当时大部分英国画家都以“描”为主,而庚斯博罗是少有的重“画”者只一。雷诺兹的人物注重边缘线的准确,背景只起陪衬效果,很少景深。而庚斯博罗的人物和风景是融合的,风景的纵深感很强。就其风景而言,虽然多少还有十七世纪以来的典雅趣味,但基本上是自然的自然了。他为康斯太布尔开辟了现实主义风景画道路。

正因为庚斯博罗的真正爱好是风景,所以在度过了四十年豪华喧嚣的都市生活之后,他是带着浮华社会的厌倦心理回到宁静的大自然怀抱的。他看厌了那些绅士太太们的腹内空虚、强充高雅的作态,他深悉这些体面雅士的丑闻,但又违心地为他们添色。所以,他的晚期作品大多是风景,即使画面有人物活动也是虚构的。他回忆往事总免不了有一股淡淡的酸楚,所以,他的有些画面尽管色调宜人,也往往使人黯然神伤。正如康斯太布尔准确评价的那样:“他描绘的对象会传送出一种优美的情感,他已完全做到了这一点,……午间的静寂、暮色的苍茫、清晨的露珠……看着这些画,我们不觉泪下,却又不知道是什么催人泪下。”正如庚斯博罗自己说的:“我讨厌画肖像画了,我渴望能带上我的中提琴离开这儿到美丽的村庄去,在那儿,我可以画风景,在静谧和闲适中度过残生。”在这种基调下,他画了许多独特的风景。例如:《牧童和少女》,一个美丽的少女斜倚牛栏而睡,和煦的阳光照在她的胸脯上,旁边站着一个深情的牧羊童;《林中的草舍》,一片葱郁的树林簇拥着一间简陋的草舍,一群嬉笑的孩子围在母亲身旁;《收割去的马车》,一驾轻快的马车在丛林中踏踏而行,车上的人们面目朦胧不清,两旁的树叶像羽毛似地轻妙起舞。他的许多带有理想感情的风景画都在晚期画出。


庚斯博罗《清晨散步》

庚斯博罗的朋友看见过他为了构思一幅美丽的风景,就把一些木块或煤堆成小山,再用沙土和苔藓布成田野,用野花和野草立成远处的树林。他在表现理想境界时也有许多精彩的作品。如《清晨散步》(1785年),画的是伊丽莎白夫妇,穿着天鹅绒、塔夫绸、蝉翼纱、打着带褶缎带的贵夫人有如一株玉树,有枝有叶、摇曳动人,与周围是那样调律合拍。另一幅《波蒂塔·罗宾逊小姐》(1781年—1782年)中的罗宾逊小姐像一尊端庄的女神像,她与自然界是那样协调,这不是跳出画面的那种肖像,这是庚斯博罗把主体(顾主)变为自己理想世界的客体的结果。当然,在人物画中,他画得最精美、最纯真的要数他为两个女儿的画像了,从幼年到成年,他反复画过许多幅画像。


庚斯博罗《画家的女儿追扑蝴蝶》

庚斯博罗的艺术最成功之处是注重色彩的音乐感,尤其是他晚期的风景。无论是丛林小路,还是粼粼湖水,乃至婆娑绿叶都失去了固有面貌,变成了一笔笔跳动的色点,有的已近似印象派的画法了。

到晚年时,庚斯博罗对雷诺兹的意气用事似有所悟,关系有所缓和。庚斯博罗病重,雷诺兹亲自来看望他时,两位大师都有夕阳悲秋之感,庚斯博罗拉着雷诺兹的手近似哀叹地说:“……我们都会去见上帝的。”的确,雷诺兹奠定了英国绘画基础,而庚斯博罗以自己的清秀画幅影响了后人,他们都是为英国艺术耗费了心血。

 

与雷诺兹相比较

大致地了解了雷诺兹和庚斯博罗两人的生平之后,对他们的艺术特色和地位就很容易概括认识了。

雷诺兹主要追随的是十七世纪“巴洛克”雄伟装饰风,庚斯博罗主要体现了当代“罗可可”愉悦风尚,但在创作上他们并无根本区别,他们实际上是同一阶级的表现者,只不过角度不同罢了。他们互相争斗了多年,实际主要在辨析艺术要不要发展,雷诺兹总的来说是传统的捍卫者,而庚斯博罗则尽己所思、发己所感。公正地说,庚斯博罗的艺术造诣要高于雷诺兹,但雷诺兹能够比他得势是占了天时、地利、人和。雷诺兹先于庚斯博罗在英国心脏伦敦广布声威,而且脾气温和善得人心,不但社会名流欢迎他,也得到了皇家的支持。庚斯博罗才气横溢,但不免感情偏激,尤其在与皇家学院冲撞后,只能在巴斯另立门户当了在野派首领。他们二人在性情上难以调和也与各自的成长条件有关。雷诺兹交游圈尽是些文豪学者,而庚斯博罗的朋友多是文化浅粗的风流人物,他的性格是在鸟语花香的绿荫丛中形成的。

总的来说,庚斯博罗重画不重描,在突破传统的束缚上,他比雷诺兹在欧洲美术史上占有更高地位。

 

318小结

托马斯·庚斯博罗(Thomas Gainsborough,1727—1788)出生于萨德布里镇的一个商人家庭,他的青少年时代是在大自然中度过的,这使他画了不少风景速写和素描,后来到伦敦学画。庚斯博罗是和雷诺兹齐名的肖像画家,同时又是他的竞争者,个性上的差异造成了两种不同的风格。庚斯博罗的肖像画具有罗可可艺术的特征,色彩绚烂精致、用笔潇洒流畅。他的风景画对以后英国风景画的形成有很大影响。庚斯博罗的代表作有《蓝衣少年》(1770)、《格兰汉姆夫人肖像》(1777)、《女演员西斯顿》(1784)、风景画《日落》等。

318艺术网

分享到:
[下一篇] 夏隆东与普罗旺斯画派
[上一篇] 英国皇家美术学院创始人——雷诺兹
新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