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艺术品市场价格体系差异分析-318艺术网-粤港澳大湾区美术传播平台
微信订阅号:yishu318
首页收藏投资 收藏指南
东西方艺术品市场价格体系差异分析

东西方艺术品市场价格体系差异分析

2013-03-16 14:23      来源:雅昌艺术网      编辑:杨洋      浏览次数:8489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化效应深刻的改变了中国人的经济水平和生活方式,也促进了中国的艺术品市场的不断地完善和发展。但全球化效应并未带来东西方艺术市场的趋同性,正如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AMMA)和Artprice的《2012年度艺术市场报告——东西方之间对话》所提及的,“东方与西方已经架起了沟通的桥梁,无论是艺术创作还是作品的供需,双方的观点立场也日趋一致。但是,艺术品供应的全球性同质化趋势还有待检验。艺术市场通过反应彼此的艺术选择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加深了文化差异。”现在,雅昌和Artprice第一次以数据的形式,将东西方艺术市场的异同展现出来,而其中最明显的反映,便是东西方艺术市场价格体系的不同。

  价格:中国纯艺术价格贵过西方48%

  中国纯艺术作品在拍卖市场的价格水平已远高于西方市场。2012年,西方拍卖市场成功成交的31.5万件作品共创下72亿美元的总成交额,平均每件2.29万美元。而中国14.95万件作品则拍出了50.69亿美元的高成交额,平均单件3.39万美元,比西方市场高出48%。艺术品平均价格的差异源于东西方市场结构的不同,但在经济实力有限的中国,艺术品平均价格水平的偏高,应该引起市场人士的警醒。

  根据Artprice的统计,西方艺术品市场上一半的销售收入源自享有盛誉的数件作品——年度总成交金额中的一半来自成交价超过百万美元的作品。高端拍品在年成交数量中虽只占到0.23%的比重(2012年售出的315,000件作品中,高端拍品只有707件),但却是各大拍卖行的中流砥柱。仅凭数件享有盛誉的高端拍品,拍卖市场就在今年获得了36亿美元的销售收入。

  价值过百万的艺术品是市场上占比最小,但却最成功、投资回报率也最高的部分。但在西方市场,价格最易被人接受的作品却拥有极高的市场密集度,因为以低于1,000美元成交的作品在市场交易总数中占到了51%的比重。这说明收藏艺术品的购买动机依然是西方市场的主导。西方市场中80%左右的成交作品价格低于5000美元,这一价格门槛基本反映出买家用于收藏的兴趣导向,是出于习惯性购买,而非将作品视为金融资产。

  据Artprice统计,2012年,共有约255,000件作品在拍价达到5,000美元之前就已落锤成交。这些售价低于5,000美元的平价作品数量在拍卖市场上占到80%,在年度总成交额中的占比却略低于5%。毫无疑问,随着市场需求的持续上升,成交作品数量在最近十年中增长了60%。如今,在此价格范围内售出的作品数量比10年前多出了100,000件。

  在中国拍卖市场,高端拍品更是艺术品拍卖市场的中流砥柱。不过在2012年,中国纯艺术作品市场出现全面回调。这非常明显的体现在成交作品的价格区间上:高端拍品锐减,中低端拍品云集。

  根据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统计,2012年,1,000万美金以上的作品仅为7件,相比去年减少15件,其中6月3日北京保利推出的李可染1964年创作的《万山红遍》(镜心)以约4,040万美金的高价位居首位。与往年的市场表现相比,高端精品几乎告别了所谓的“亿元时代”(单件拍品价格超过1亿人民币,约合1,600万美金),再次显现理性的面目。除千万美金以上作品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幅度减少外,市场整体环境导致其他各个高价区间与去年的成交数量相比都不能同日而语。今年500万至1,000万美金拍品的数量仅有24件,相比2011年减少了近70%;而100万至500万的拍品数量对比去年同期也出现了近一半的萎缩。

  精品数量下降在各个板块中有明显体现。AMMA曾在2010年提出书画市场已进入了“价格高原阶段”,市场调整期缺乏艺术精品,难见往年名家名作此起彼伏迭创高价的壮观场面。中低端拍品支撑书画类艺术品市场。少有的几件艺术精品也并没有拍出预期价格,成交平平。1,000万美金以上的7件作品中,除李可染的《万山红遍》在4,000万美金以上,其他6件落槌价均在2,000万美金以下;6件书画作品入围,相比去年减少13件;油画及当代艺术仅有1席入围,比去年减少2件。

  随着精品数量的减少,藏家对中低端拍品的关注度和竞拍热情有所提升。AMMA对2012年秋拍艺术品溢价率(成交价与最高估价的比值)进行了研究,在溢价率大于5倍的21件拍品中,67%的作品价格在200万美金以下,而2011年这个比例仅为24%,反映出今年高溢价作品的价格明显下移。

  同时,西方市场售出的作品比中国多出两倍,也明显反映出中国艺术品市场的需求量和市场基础的稳定性比西方尚有巨大差距。

  收益: 东方尚国画、西方重当代

  根据Artprice统计,西方现代、战后和当代艺术作品是投机性和回报率最高的作品。2012年,共有12,588项新纪录在拍卖会上诞生,其中部分作品的卓越表现出人意料,令人惊叹不已:弗兰茨·克莱恩所创下的新纪录比原纪录高出了3,030万美元,这个数字几乎与土耳其拍卖市场在2012年度的总成交金额(1,400件拍品)不相上下。杰克森·波洛克以2,560万美元的优势刷新了原纪录,胡安·米罗、马克·罗斯科、伊夫·克莱因创下的新纪录分别比他们的原纪录高出1,770万美元、1,250万美元和1,100万美元……在世艺术家的身价同样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格哈德·里希特的新纪录比原纪录高出1,200万美元左右,而杰夫·孔斯、格伦·布朗和克里斯托弗·伍尔则分别以700万美元、520万美元和240万美元的优势刷新了各自的原拍价纪录。

  让-米切尔·巴斯奎特于6月刚创下的新纪录在11月就被打破即是明证。这位美国艺术家在2012年三度登上拍价新高峰,首个拍价纪录在2012年5月10日由一件以1,450万美元成交的约长两米的精美混合媒介作品创立(《Untitled》,纽约菲利普斯拍卖行)。一个月之后,他的第二项纪录达到1,800万美元,令人赞叹的是,同一件作品于2007年在纽约1拍出时的成交价低了500万美元。

  同时,在西方抽象表现主义作品的价格也达到高峰。2012年最昂贵的作品出自马克·罗斯科之手。2007年,他的画作《White Center》(1950年)已凭借6,500万美元的成交价成为拍卖市场上身价最高的战后艺术作品及2007年度拍价最高的作品(5月于苏富比拍卖行)。这项纪录在2012年被两度刷新,其中一项新纪录来自于5月以7,750万美元拍出的《Orange, Red, Yellow》(2012年5月8日于纽约佳士得拍卖行),这也是战后艺术作品在西方国家创下的最高拍价纪录。另外三位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的表现也备受瞩目:弗兰茨·克莱恩的画作在11月的纽约拍卖会1上创下了三项拍价过百万的新纪录;杰克森·波洛克继在2004年2创下1,040万美元的个人最高拍价纪录之后,又凭借《Number 4》毫不费力地攀上了3,600万美元的拍价高峰(1951年创作,2012年11月13日于纽约苏富比拍卖行);巴内特·纽曼刷新了2008年创下的460万美元的旧纪录(《Untitled》,1969年创作,2008年5月13日于佳士得拍卖行),其现在的身价已高达2,000万美元(《Onement V》,5月8日于佳士得拍卖行)。美国本土50年代明星艺术家的作品在市场有着高档价格。如今,抽象表现主义,波普艺术的名家作品有时还比毕卡索的作品价位更高。

  而在中国,2012年开创作品价格纪录的现象已经不再普遍,毕竟2011年中国艺术品的价格已经上涨至让人瞠目结舌的高位水平。不过从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对2012年具有重复交易记录作品的研究中,可以发现。在中国市场,中国书画的收藏收益要远远大于中国当代艺术。

  根据AMMA的研究数据,目前拍卖市场的中国书画作品,尤其是近现代书画,其重复上拍的比重较高。在2012年秋拍成交价高于500万元的314件作品中,具有重复交易记录的作品多达48件。如果假设艺术品的平均交易成本为12%,通过计算我们可以得到,2012年秋拍中国书画年平均复合收益率为21%。在48个样本中,收益率最高值为161%,最低值为-51%,收益率中位数为25%。在这些具有重复交易记录的样本中,以齐白石和李可染的作品最多。其中齐白石作品有12件,其作品年平均复合收益率为32%;李可染作品有8件,平均年复合收益率为36%。

  而油画市场收益状况却远不及中国书画。2012年秋季,100万以上的中国油画作品有395件,其中51件在拍卖市场上具有两次以上的成交记录。2012年秋,中国油画年平均收益率仅有13%。而且,中国油画的投资中短线操作居多。在这51件作品中,两次交易间隔期超过5年的作品只有18件,只占三分之一左右;交易间隔期少于2年的作品有15件。在扣除成本后,交易间隔期超过5件的作品平均年复合收益率为15%,间隔期少于2年的平均年复合收益率仅有8%。油画艺术家中,周春芽作品重复交易的数量最多,有13件作品具有两次以上成交记录,占今秋51件有重复交易纪录的百万以上作品的25.49%,收藏投资者的平均持有期限为4.5年。这些作品平均年复合收益率为18%。

  数据的价值源于多方不同角度的解读,雅昌和Artprice的数据资源的碰撞也第一次量化了东西方艺术市场的不同,无论艺术品的价格,还是投资收益率,均为数据信息的一方面。希望这一方面的解读,可以为市场提供更多维的思考。

分享到:
[下一篇] 米芾画作纽约2亿起拍:专家称开国际玩笑
[上一篇] 漆画收藏价值凸现:一幅5万元
新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