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是书院创办者之一陈汉第-318艺术网-粤港澳大湾区美术传播平台
微信订阅号:yishu318
首页经典鉴赏 近现代
求是书院创办者之一陈汉第

求是书院创办者之一陈汉第

2018-03-16 20:36      来源:318艺术网      编辑:王桂芳      浏览次数:8359

浙江大学的前身——求是书院创建于1897年,是中国近代史上效法西方学制最早创办的几所新式高等学校之一。1927年更名为国立第三中山大学,1928年04月01日更名为浙江大学,1928年07月01日起,冠以“国立”二字,称国立浙江大学,下设文理、工、农三个学院。在浙江大学一百多年的历史时空中,人才辈出,群星灿烂,而陈汉第则是其前身的最早创办者之一。


陈汉第简介

陈汉第(1874年-1949年)字仲恕、仲书,号伏庐,浙江杭州人,出生在书香门第,其父亲陈豪(1839—1910)是清末著名的画家、诗人。陈汉第,清末翰林,早年留学日本,与孙中山等关系密切,辛亥革命后历任总统府秘书、国务院秘书长、参政院参政,清史馆编纂、提调、故宫博物院委员等职,曾参与求是书院、林社和中国画学研究会的创建。晚年寓居上海,潜心书画艺术创作和金石收藏。


求是书院的建立


浙江大学校徽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 以新闻业著名、曾经出任湖广总督张之洞幕僚的杭州人汪康年(字穰卿)在上海参加“强学会”。他主张变法图强,遂与各界名流探讨“中国之所以贫弱,西方之所以富强”的原因,并提出:“非将教育、政治,一切经国家、治人民之大经大法,改弦易辙,不足以变法。”同年夏,汪康年回到故乡杭州,与友人陈汉第等商议在浙江筹建崇实新式学堂之事,受到在籍养老的京官朱智(字敏士)尽力赞成。当时二十二岁的陈汉第正殷切企盼“兴教育、图自强”,于是,与汪康年、朱智等各处奔走,竭力鼓吹,力陈兴办新学的意义。但由于浙江官绅从中梗阻,久久未能遂愿。

正当陈汉第等为创办学堂之事四方奔走之时,林启(字迪臣)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二月从衢州调任杭州知府。廖寿丰(字谷士)也于同年调任浙江巡抚。林启是清同治甲子科(1864年)举人、光绪丙子科(1876年)进士,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陕西学政、浙江道监察御史等,后外放衢州府任知府。20年来的为官生涯,使他深感储才崇实的重要,因此非常赞同汪康年、陈汉第和朱智创办新学的主张。他在巡抚廖寿丰的支持下,顶住多方面的压力,趁他受命查办杭州普慈寺僧人的不法案件籍没寺产的机会,决定就寺兴学。林启在汪康年、陈汉第和朱智等人的大力促进和协助下,终于翌年丁酉(1897年)正月,成立了“求是书院”。所谓“求是”,意即“务求实学,存是去非”。为什么不称学堂而称“书院”?陈汉第在1947年浙大校庆时撰文道:“虑官绅或又梗阻,定名为求是书院”。

书院由林启兼任总办、举人陆懋勋为监院、贡生陈汉第任文牍斋务(实为副监院)。陈汉第幼承家教,办事十分认真,又富有才干。尽管文牍斋务的工作非常繁杂,收入不高,但他“日矢精勤,不辞劳瘁,其精神亦至足令人佩仰”。
1898年4月,陆懋勋应礼部试,陈汉第任代监院;7月,陆懋勋春闱报捷,入词林,改任学院总理,陈汉第由文牍斋务升为监院。

随着维新运动的不断高涨,派生留日已成为人们的共同呼声。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8月2日,经光绪皇帝同意,“选派生徒留日遂成一项国家重大决策”。其实,早在陈汉第任代监院时,已根据浙江省巡抚廖寿丰的要求和林启的意见,商定求是书院派何燏时(燮侯)、陈榥(乐书)、陆世芬(仲芳)、钱承志(念慈)等四人为首批留日学生。(浙江武备学堂也同时选派萧星垣、徐方谦、段兰芳、谭兴沛等四名湘鄂籍学生留日)浙江这一举措,成为“各省派往留日之首倡”,“开了中国留日运动的先河”。

陈汉第任监院后,因政局动荡,工作十分辛苦。先是“康梁柄政”,朝庭连连下谕要各地开办学堂。求是书院也因此扩充学生名额——除原有的“内院生”,又增外院生60名。这样,每个学生除了自缴膳费外,尚须缴纳修金(即学费)24元。陈汉第又不得不收买土地,增筑校舍。至8月,突遇政变,诏命收缩。监院本先借垫建筑与设备费六千余元,费尽周折方得归垫。政变以后,许多学生纷纷退学,留下来的仅十之一二,都是具有定识而经过考验的人。

陈汉第不仅为书院事务奔波操劳,还非常爱护学生。庚子 (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帝后出奔西安。蒋方震(字百里)等一批进步学生为朝庭的屈辱无能感到十分气愤,便成立“励志社”,发表文章抨击时政,引起当局注意。陈汉第担心他们遭到迫害,便告诫蒋方震说:“你对政治的不平是理所当然的,但不可落痕迹,最忌开诸笔墨。”是年冬,唐才常在汉口组织“自立军”,事泄被害。蒋百里激于义愤,赋诗悼念。书院碍于当局的压力,拟将他除名。但不久,求是书院又将蒋方震和蒋尊簋(字伯器)、王嘉榘(字惟忱)等18人派送赴日留学。后来,蒋方震成为我国杰出的军事家和军事理论家。

庚子(1900年)后,有识之士又提议在各省创办大学。当局拟将求是书院改为大学堂,于是,辛丑(1901年)改称“浙江求是大学堂”。壬寅(1902年)又去“求是”二字,改称“浙江大学堂”,同时扩充学生名额至120人。当时,陆懋勋已入京,学堂由劳乃宣任总理。陈汉第也因种种原因辞去监院职务,离开了求是书院。此后,陈汉第东渡日本留学,辛亥革命后走上政途,历任水灾督办处坐办、印铸局局长、总统府秘书、国务院秘书长和参政院参政等职。在学术方面,他担任过清史馆编纂、提调、故宫博物院委员等。陈汉第晚年寓居上海,潜心书画艺术创作。


创建林社


林社

林启任杭州太守四年(1896—1900年),兴利除弊,政绩卓著。他是杭州近代教育之开拓者,先后创办了“求是书院”(浙江大学前身)、“浙江蚕学馆”(浙江理工大学前身)和“养正书塾”,培养出邵飘萍、许寿裳等一批杰出人才。

光绪二十六年庚子四月廿四日(1900年5月22日),林启去世,享寿六十二岁。其家属本拟运柩归福州,后因陈汉第、邵章、陈敬第、何燮侯等杭州人士为永志思念,倡议在西子湖畔建林社设祭,故决定留葬孤山。立社公牍,由诸以观、樊嘉璋等领衔,项藻馨、蒋方震等署名,内称“社基四分六厘后面尚有空地六分七厘,并非魄”。其留葬之牍则由樊嘉璋领衔,邵章、陈汉第、陈敬第、何燏时、许寿裳、马叙伦等署名。这里,陈敬第即著名的政治活动家,爱国民主人士陈叔通,是陈汉第的胞弟。林社的倡建及扩建,陈汉第、陈敬第(叔通)兄弟起了很大的作用。


多才多艺

陈汉第自幼聪慧,又承家学,对诗词古文、书画金石均有很深造诣,是一位多才多艺之士。

他学法律,编著有《法学通论》(天津丙午社光绪三十年出版),编译《商法总则》(天津丙午社光绪三十三年出版)。他虽长期从政,少有时间泼墨挥毫,但从未影响他的兴趣,还在金石文字收藏方面取得成绩。到了晚年,他寓居上海,将全部心血都倾注到书画艺术创作上,出了不少佳作。




陈汉第松竹画作欣赏

陈汉第善写花卉,也画山水人物。在他笔下,枯木竹石无不精神。他尤喜画松竹,其作品《赤松》、《虬松》、《劲松》、《罗汉松》;《朱竹》、《墨竹》、《菊竹》、《凤尾竹》等,不仅笔墨谨严,极有法度,画面也生动有致,格调淡雅。1936年画的《云栖翠竹》,犹如绿云压径,飘逸生动。其书法以行书见长,他画的扇面,书画合璧,亦显功力。




陈汉第扇画欣赏

1920年5月29日,留英研习律法的画家金城集合当时北京、天津地区最负盛名的艺术家、收藏家陈师曾、陶瑢、贺履之、陈汉第等,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国画学研究会”,这是当时北方画坛最大的美术社团。研究会以“精研古法,博采新知”为宗旨,定期观摩(展览),招收研究员(学员),聘请画学评议(教员),以培养中国画人才为主要内容。陈汉第是研究会的“早期评议员”,评议员还有陈师曾、贺良朴、徐宗浩、萧谦中、俞明等十数人。关于中国画学研究会的创立,详细内容请见318编辑的前一篇文章《金城和中国画学研究会》。

陈汉第爱好金石,擅篆刻,有《伏庐印谱》传世。他“尤嗜研究古玺印,藏印颇丰”,有《伏庐藏印》6册(后于1940年据《伏庐藏印》另辑《伏庐选藏鉨印汇存》3册),每页有一枚印章。陈汉第为《伏庐藏印》自序。他在序中称:自已二十岁左右开始收藏金石文字,但收藏的“大半皆近时拓本”,直到1912年冬,与裴子逐一鉴别,才知自已的旧藏 “不足观”。他先是收藏六朝碑志、秦篆汉分、初唐巨碑、宋明旧拓,但因“旧拓精本殊寥寥”,即使见得精品,也多是“同好辗转商让而得”,因此价格极高,“动辄数千百金,竟不敢问价”,于是,渐渐失去兴趣,转而从事搜集秦汉印章。他“博观约取”,自1918至1919年,就得印章二百钮,其中,他自已审定了十之五六;与裴子商榷而后定的有十之四五,因印谱成于1919年,故称《己未集》。到1920年,又编5册《古杭陈汉第集印》,又称《庚申集》。


情系浙大

陈汉第自1902年离开求是书院后,再没有回国立浙江大学任职。但他与浙大的情缘却始终连接着。1947年浙大五十周年校庆时,他曾撰写过《求是书院成立之经过》一文。2006年,浙大图书馆在整理一批古籍时,发现其中许多书籍都盖有“陈汉第印”、“伏庐”和“伏庐老人”等印章,显然是陈汉第赠送给母校浙大的,粗略估计约有一、二千册。这些书中有些是校图书馆所缺藏的珍贵图书,其中还有陈汉第本人撰写的《租借地刍议》和《显考蓝洲府君事略》(此书收入《中华历史人物别传集》),弥足珍贵。这些书籍究竟是何时所赠,又有谁经手,已无从查考。但从当时加盖的“国立浙江大学藏书”和“伏庐老人”两枚印章来看,当是陈汉第晚年所赠。可见,陈汉第始终关心着他亲自参与创办,又为之付出过心血的学校。

陈汉第先生的赠书,极具文史价值,不仅为浙大留下了一批珍贵的古籍藏书,留下了悠悠浙大历史的印证,还留下了这位求是书院的创办者、老师长对母校的拳拳之心和对浙大莘莘学子的深情厚意。

分享到:
[下一篇] 贫民窟的大艺术家“柯勒惠支”
[上一篇] 金城和中国画学研究会
新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