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投资 “买”什么?
2019-06-17 09:57 来源:雅德馨香 编辑:柳梦洁 浏览次数:4376
原标题:艺术品投资是买人气、还是买潜力?
从消费属性的角度看,书画的独特性、稀缺性使其具有奢侈品的属性,购买书画作品往往成为个人文化品味、巨额财富和尊贵身份的象征。
近年来,艺术品投资工具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历年春拍和秋拍都会涌现出一批市场关注度特别高的明星艺术家。譬如前几年的齐白石、张大千,去年的曾梵志、赖少其,今年的黄宾虹等等,都被行业机构视为当年的投资热点。哪位艺术家只要成为拍卖市场上的投资热点,其作品总能够聚集更多的人气和资本。
实际上,不管在楼市、股市,还是在艺术品市场,“买涨不买跌”的思维都越来越普遍地被投资者认可和接受。而不管对有雄厚资本的主力买家,还是对规模庞大的散户群体来说,都越来越倾向于相信:追逐市场热点和找人气较旺的艺术家,才是可靠有效的投资方法。
可见,买艺术品和炒股不无相似之处。股市收益率变化的数据,也常常被市场分析机构拿来与艺术品投资价值作比对。如果把每位艺术家比作不同的股票,我们会发现,艺术品市场在不同阶段也有不同的“题材股”和“概念股”。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坚信,“只要买得对,不怕买得贵”。投资者不外乎有以下几点考虑:一是,人气旺说明该艺术家市场活跃度高,其作品相应的流通性也会比较强,买进来容易找接盘者,譬如范曾、刘文西、陈永锵;二是,人气旺的艺术家,集聚资本的能力也比较突出,容易在投资者和收藏者中间形成蝴蝶效应,引发市场井喷,从而进一步推高作品的价格,譬如吴冠中、黄永玉、曾梵志、周彦生;三是,人气旺的艺术家,其作品在市场上的需求也相对比较旺,已经过前期的市场培育,并在行业当中建立起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譬如刘大为、许钦松。尤其是对准备进行批量或打包投资的买家来说,选择这个时候接手,可以为后期节省很多推广费用。
当然,追涨也会面临一些不确定因素:一是,市场关注度和作品市场需求量太大的艺术家,更容易沦为造假集团的目标,古现代的名家自不必说,即使是像范曾、杨之光这样的当代在世艺术家,其作品也成为造假集团仿冒的重要对象。买家如果没有专业的鉴别能力和可靠的购买渠道,很可能会收入赝品,而赝品是没有任何投资价值的;二是,假使艺术家及其经纪人前期炒作过度,透支了艺术家本身的信誉和学术地位,使其作品价格脱离实际的艺术价值,很可能就会面临后期增长乏力的问题,这对于渴望短期获利套现的投资者来,无疑是隐性的风险,因为人气旺的作品,投资门槛本身就比较高,万一被套牢,就会失去投资其它更有比较优势的作品的机会;三是,假使市场上存在几个主力买家联合坐庄,聘请其它利益相关方托市,由于内部操作失误或者外来不利因素影响而发生崩盘的意外,那么,前期盲目跟风追涨进来的后来投资者风险就更大,最极端的后果是把本钱也赔掉。
基于上述分析,也有一些较为谨慎的投资者认为,追涨的风险太大,买得贵并不一定就意味着买得对,并由此提出,买人气不如买潜力。不过,对于熟悉市场规律的人来说,潜力似乎是一项比人气更难把握的指标。什么样的艺术家和作品可谓之有潜力,什么时候行情暴发,可达到什么程度?这里边的不确定性因素其实还很多。到底哪一种投资方法更能兼顾可靠和有效?至今仍困扰着大多数的理性投资者。
事实上,进入市场后的艺术品,与其它任何普通商品一样,都不可能是100%保值和升值。一般来说,高收益必然隐藏着高风险,而低收益也必然安享着低风险。这对价值矛盾体,与翡翠品质鉴定中的种与色的关系非常相似,种好则色弱,色优则种劣。
回到艺术品市场,我们或会发现,成功的投资者,其成功的过程其实都不尽一致,这其中既有“潜力股”的守望者,也有追高买涨的弄潮儿,还可能有其他各种剑走偏锋的人。常言道,条条道路通罗马。对不同的人来说,最重要的是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如果想“两头吃”,那就得好好掂量,这两头之间,哪儿才是传说中的“黄金分割点”。
-
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工笔画学会、深圳市文体旅游局、深圳市…
-
-
-
-
-
-
-
-
-
-
唐云是公认的海上书画大家,他的书画得益于其收藏较多。
-
艺术品投资是买人气、还是买潜力?
-
唐卡种类这么多,到底该怎么收藏?
-
除了KAWS,市场还有哪些炙手可热的潮流艺术家?
-
藏家与艺术家只是买卖关系?看看毕加索与格特鲁德,最后谁成就了谁…
-
长期以来,女性艺术家的才华往往被男性所掩盖,作品在拍卖中的价格也不能与男性艺术家同日而语…
-
透过收藏看“中国书画”的技艺与传承
-
亚洲艺术品行情风向标?纽约亚洲艺术周即将启幕
-
拍卖之中 让人印象深刻的画稿
-
碑帖拓片是诸多收藏品中的一个大类,俗称“黑老虎”。
-
11月26日晚,在佳士得香港拍卖中,《木石图》以4.1亿港元落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