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稚柳鉴定《仁亭诗卷》为黄庭坚早期大字-318艺术网-粤港澳大湾区美术传播平台
微信订阅号:yishu318
首页收藏投资 收藏指南
谢稚柳鉴定《仁亭诗卷》为黄庭坚早期大字

谢稚柳鉴定《仁亭诗卷》为黄庭坚早期大字

2018-06-19 11:15      来源:澎湃新闻      编辑:柳梦洁      浏览次数:3779

宋代黄庭坚是中国书法史上的赫赫名家,存世书法作品仅在少数博物馆收藏,留存于民间的寥寥无几。近日,被书画鉴定大家谢稚柳生前题跋并认为是黄庭坚早期书法大字的手卷——《仁亭诗卷》首次面世,并将于6月22日起在上海中心的朵云轩预展对外展出。谢稚柳先生何以认定这一书法为黄庭坚早期书法大字呢?


《仁亭诗卷》上的谢稚柳题签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世称“黄山谷”。北宋诗人,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学苏轼门下,天下称为“苏门四学士”,开创江西诗派。《宋史·文苑传》称他:“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他自己说:“余学草书三十余年,初以周越为师,故二十年抖擞俗气不脱。晚得苏才翁(舜钦)子美书观之,乃得古人笔意。其后又得张长史、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



黄庭坚像与其代表作《松风阁》(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局部

他的行书,如《松风阁》,《苏轼寒食诗跋》,用笔如明代冯班《钝吟杂录》所讲:“笔从画中起,回笔至左顿腕,实画至右住处,却又跳转,正如阵云之遇风,往而却回也。”他的起笔处欲右先左,由画中藏锋逆入至左顿笔,然后平出,“无平不陂”,下笔着意变化;收笔处回锋藏颖。善藏锋,注意顿挫,以“画竹法作书”给人以“沉着痛快”的感觉。其结体从柳公权的楷书得到启发,中宫收紧,由中心向外作辐射状,纵伸横逸,如荡桨、如撑舟,气魄宏大,气宇轩昂。


《仁亭诗卷》局部,谢稚柳认为该作是黄庭坚早期书法

将出现在上海中心朵云轩预展的这卷书法《仁亭诗卷》被书画鉴定大家谢稚柳题跋并认为是黄庭坚早期书法大字。

黄庭坚的结字中宫紧收,而四面呈放射状,笔画长枪大戟,筋脉舒展,锋芒外露,骨力特健。他在上学晋唐,作为苏门学士,服膺老师苏东坡的书法,兼收并蓄。无论小字、大字行书、大字狂草脱出当时书风的窠臼,有强烈的个人特色,其雄健纵逸的神气,淡宕从容的风度,宋元明清以来广受文人推崇,与他的老师苏东坡在诗文书法上几乎并驾齐驱。


《仁亭诗卷》款署部分,该作被谢稚柳认为是黄庭坚早期书法

鉴定家谢稚柳先生上世纪80年代初为这件作品做了长跋,参照历史文献与传世其他名作,从生平、书风入手,对这件巨制做了全面、深入的研究考证。谢稚柳题跋说:

宋任渊《注山谷诗集》,元丰七年有《平阴张澄居士隐处三诗》,其一《仁亭》,其二《复庵》,其三《亨泉》,于诗题下注云“张方回家本”题云“王郎求此诗”,王郎即世弼,此诗山谷晚年亦删去。案元丰七年山谷(即黄庭坚)监德州德平镇,时年四十,此卷所书《仁亭诗》为《平阴张澄居士隐处三诗》之第一章,此书与山谷书《赠张大同卷》、《经伏波神祠》、《松风阁》同体而多弱笔,尚与其作诗之年相近。《张大同》、《经伏波神祠》、《松风阁》俱为其五十以后、六十以前所书,山谷卒年六十有一,已俱为其晚期手笔。世传山谷书未有如此卷之早者,虽未至于大醇,于以见其先后行程之迹,则此卷尤足珍也。辛酉秋九月,壮暮翁稚柳。


《仁亭诗卷》上的谢稚柳跋(局部)

谢稚柳先生见到这件作品,欣喜之余,在1981年做了这篇细致的长篇考证题跋。这首诗收入黄庭坚诗集,查考黄庭坚诗集宋代任渊的注释,其中记载元丰七年(即1084年)黄庭坚时年40岁,来到山东德州德平做官,为山东平阴的张澄居士写了三首诗,其中第一首《仁亭》,也就是这卷书法所写的内容。诗注之中还提到“王郎求此诗”,“王郎”就是和黄庭坚感情甚笃的妹婿王纯亮,“世弼”为其字,谢先生没有明言“王郎求此诗”就是王纯亮请黄庭坚书写这首诗赠与他。


《仁亭诗卷》局部,谢稚柳认为是黄庭坚早期书法

谢稚柳先生对比了黄庭坚的其他三件时代相对接近的作品——《赠张大同卷》、《经伏波神祠》、《松风阁》,三件都是在50多岁所写,和这件对比之后,字形接近,但认为《仁亭诗卷》创作时间应该更早,结合这首诗创作的年代,从而推断书法大约作于黄庭坚40多岁,接近创作诗歌的那一年。


黄庭坚书法《赠张大同卷》(局部),现藏美国一博物馆

谢稚柳更进一步论断,黄庭坚40多岁的作品比起50多岁时的作品更为少见,甚至传世作品没有比这件时代更早的。


谢稚柳跋(局部)

据悉,谢稚柳不但做了长跋,他与夫人陈佩秋都精于书画鉴定,卷上两位大家盖了7方鉴藏印,分别有:稚柳、鱼饮、稚柳、壮暮、谢、壮暮堂妙迹、佩秋审定。

谢稚柳先生在担任上海博物馆顾问期间,前后为上博鉴定、收入众多藏品,其中确定唐摹本王羲之的《上虞帖》、徐熙的《雪竹图》、王晋卿的《烟江叠嶂图》均是他经手入藏博物馆。1983年到1990年,他受命于国务院出任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组长,与启功、徐邦达、刘九庵、杨仁恺、傅熹年等先生一起完成对全国公藏机构十余万件古书画的鉴定。

黄庭坚书法存世约二三十件,主要在各大博物馆,被认为是黄庭坚书法长卷的《砥柱铭》曾有过真赝讨论,2010年在北京拍出4.368亿元,创下当时中国艺术品成交的纪录。
有意思的是,黄庭坚行书大字对后代影响深远,尤其对明代的沈周、文徵明的大字均有影响。

同时出现在朵云轩预展中的古代书画尚有明代沈周的书画合卷《有竹庄中秋赏月图》卷,其中书法部分即可见出黄庭坚的影响,该卷全长11米有余,画面描绘的是沈周在有竹庄的平安亭与友人浦汝正中秋饮酒赏月时的情景。平安亭中二人举杯对饮,皓月当空,小径蜿蜒,两山对峙中有飞瀑,其上所建楼阁即是有竹庄。沈周将元代文人画与“浙派”戴进等人风格兼收并蓄,创造了独具个人面目的雨点皴。通篇笔墨雄健老辣,清幽高旷,是典型沈周粗笔山水画,称为“粗沈”。


《有竹庄中秋赏月图》局部

《有竹庄中秋赏月图》中的书法部分,大字行书可见黄庭坚的影响

画后,画家以黄庭坚大字书体写出长诗,诗的最后一句“老夫老及六十年,更问中秋赊四十”幽默的笔调写出人生态度。此卷著录出版颇多,如清孙承泽《庚子销夏记》、福开森《历代著录画目》等,沈周题诗亦收入《石田老人诗选》。

一些研究者认为,沈周书法学黄庭坚,是深得其三昧的,但在气势上沈周要略显内敛一些。沈周学黄形成了自身的特点,中和醇正;但由于减弱了黄字字与字之间的穿插,而字形却未相应调整,故而部分字的笔画略显不协调。他更多的是对黄庭坚书风的继承,没有进入化境,其继承性远大于其创造性。


318艺术网
编辑部


分享到:
[下一篇] 《汉宫秋图》引领保利夜场成交12亿多元
[上一篇] 展讯 |“雅逸清风:马顺先中国画展”即将亮相关山月美术馆
新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