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讯 | 圣维克多山:刘可-318艺术网-粤港澳大湾区美术传播平台
微信订阅号:yishu318
首页艺术资讯 展讯
展讯 | 圣维克多山:刘可

展讯 | 圣维克多山:刘可

2018-08-02 15:52      来源:318艺术网      编辑:梁文凯      浏览次数:4618

展览名称:圣维克多山:刘可

开幕时间:2018年8月4日 16:00

展览时间:2018年8月4日 至 2018年9月8日

展览地点:深圳市南山区华侨城创意园北区A4栋1-5号 蜂巢(深圳)当代艺术中心

主办单位:蜂巢(深圳)当代艺术中心

艺 术 家:刘可



蜂巢(深圳)当代艺术中心荣幸地宣布,将于2018年8月4日推出艺术家刘可的最新个展“圣维克多山:刘可”。这是继2015年蜂巢(北京)举办的“蔚蓝之上的聆听:刘可个展”之后,艺术家在蜂巢当代艺术中心推出的第二次个展。展览将主要呈现刘可新作“圣维克多山”系列及具有上下文逻辑关系的相关作品。本次展览将续至2018年9月8日。

刘可生于1976年,1995年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就读,并2003年留校任教,自此开启了个体艺术实践与实验艺术教学、公共空间艺术实践互为反哺的工作方式。自90年代后期初涉抽象绘画,刘可经由几个阶段的探索,最终跳脱出造型的既定束缚,将画面回归至极简的色块与线条的叠加,也以此构成了其独特的、富有代表性的绘画风格。

刘可自2012年至今的创作主要以条状的色块来构建画面,不同的颜色的交替使用,垂直排列的色条,色条之间互相渗透,覆盖,叠压,让画面形成一个既有节奏又能保持微妙平衡的空间。面对画布,刘可认为那是“一个只有边界限定而没有纵深限定的整体”,色彩之间层面的构成是一种“力量对阵”,在不同颜色覆盖与重叠的缝隙中,都是对空白层的“计量”,当缝隙被挤压得越小,其承载的“力量”就越大。与此同时,在垂直的色条两端,艺术家有意保留了颜料作为物质的存在感,通过相互叠压产生参差不齐的厚度,成为艺术家创作中释放出来的“力量”的延伸与证据。

开端于2017年的“圣维克多山”系列作品,源于艺术家对塞尚创作的认知:“让底层与表面的形保持距离,两个形之间是持续流动和变化的空间”。对现代主义绘画大师塞尚的研习转译至艺术实践,使得刘可长久以来对绘画中空间与能量的思索得以深化。新作中无限趋近的线条与色块打破先前较为完整的垂直排列秩序,以碎片式的叠加构建出更为多重的平面。存在于不同平面间的空间能量因其流动感而难以捕捉,但却“坚毅结实”。这使我们确信,刘可抽象表达的方式虽迥异于塞尚对圣维克多山这一母题周而复始的写生,但对画面保持反复交错地综合调整却使二者殊途同归。与此同时,新近的创作中值得玩味的是,以往存在于画布外端的“缺口”转移至画面中央,形成一股“从中间往四周膨胀,又从四周往中间挤压的力量。”微小的缺口一如齐泽克对《缺失的一角》的解读“为了明确地表达自身,一个角不得不缺失。”它成为撬动画面的支点,将无限的力量拓展至观者视域之外。

与 “缺口”存在互文关系是自2012年恒定至今的条状色块,相仿的线条与色块促使观者主动体味细微变化之下的力量涌动,正如艺术家建立于始终如一艺术实践之上的个人体悟:“工作越是单向式,内涵愈丰富”。而作品饱含文学性的标题则强化了极简色块所褒有的丰厚内蕴,为观者提供多重的阅读空间。显然刘可并不愿止步于对诗意通感的追寻,以纸为媒的《CZC》(城中村)系列作品,选用来自不同产地的纸,纸其身裹挟的文化属性在拼贴中对抗和融合,恰与作品标题所暗含的现实关怀实现互通。以此,刘可借由多重的语义为观者提供更为丰富的解读空间,也从另一个层面上找寻到了“持续流动和变化的空间”。



部分展览作品赏析

圣维克多山岩石之四 布面油画、丙烯、水性材料 155×130cm

圣维克多山岩石之六 2017 布面丙烯、水性材料 155×130cm

金色圣维克多山之三 2018 布面丙烯、水性材料 180×165cm

圣维克多山岩石之三 2017 布面丙烯、水性材料 60×50cm

叠绿之一 2017 布面丙烯、水性材料 210×180cm

圣维克多山天空 2017 布面油画、丙烯、水性材料 180×165cm

圣维克多山天空(局部)

重叠的岩石 017 布面丙烯、水性材料 180×165cm

黑色森林 2018 布面丙烯、水性材料 200×30cm×10


318艺术网
编辑部


更多艺术资讯,请长按二维码

粤港澳大湾区美术传播平台

分享到:
[下一篇] 重温19世纪巴黎学院派女艺术家们的画作
[上一篇] “以桥连心”港珠澳
新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