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晶 & 吴笛笛”之吴笛笛专访-318艺术网-粤港澳大湾区美术传播平台
微信订阅号:yishu318
首页艺术访谈录
“史晶 & 吴笛笛”之吴笛笛专访

“史晶 & 吴笛笛”之吴笛笛专访

2014-07-17 16:07      来源:318艺术网专稿      编辑:余曦忱      浏览次数:20815

 

参展艺术家吴笛笛(中)

318记者(318艺术网驻京资深记者郭奕):吴老师您好,您这次展出的作品和之前的《二十四节气》系列在创作手法是可以说是差距甚大,请问您是在什么时候怎么转向这种全新的创作手法的?

吴笛笛:就像你说的,这次我展出的作品确实有所不同。我认为,对于每一位创作者来说,不可能一直做同一件事,一直重复自己简直就是一场噩梦,同所有人一样,我们每天会认识不一样的人,经历不同的事情,所以“经历”对于艺术家来说特别重要。正是这样的经历促使我们不断认识、不断怀疑,我所表达的并不是我所认识的世界,而是我所不认识的,我不了解的,或者说是我对这个世界的疑问。其实我在创作中也是很有延续性的,现在的创作跟以前的也有着诸多的联系,不可能割裂开去谈。只是可能以前的创作倾向于稚拙本真之美和东方的自由时空架构,而现在做了减法,更加倾向于宋代文人画和汝瓷的审美意象,更加极致纯化。

 

参展艺术家吴笛笛(左)

318:无论是从之前的节气系列还是现在前波画廊的新展,您的作品都和自然题材密切相关,似乎您对这类题材特别感兴趣。那么除去题材外,您的作品也是一直透露出一种闲淡、隐逸的文人趣味,这也是您的审美追求吗?

吴笛笛:绘画是一种媒介,是因为我有话要讲,就像我要呼吸一样,我不得不画,如果不画出来我会有如窒息的痛苦。我其实是靠画笔和画布的相遇在建构我的生命。所以说题材也只是一种表达方式的媒介,您说它们“透露出一种闲谈、隐逸的文人情怀”,我不否认我对文人“精神”的向往,我一直想把这种“精神”剥离出来,追问它到底是什么,譬如是“什么”让竹子和槐树在中国人心里是如此的不同。但作品一旦离开创作者,它就再也不属于创作者,它必将有着多重的解读。作品就像一个孩子一样,你经历了分娩的痛苦,把她养大,但你绝不可能安排她的一生,或许有一天它会站起来挑战你;或许有一天她会跟一个坏小子私奔。无论是“挑战”还是“忤逆”,你都无力改变,因为你不能阻止他们离开,反而我希望他们离开我,这样对于我也是一种自我审视,至少证明它们是有生命的,虽然受我的影响,但是它们的存在是不同的,那么也就是有意义的。

318:你觉得在您工作和生活中对您创作影响最深的是什么?

吴笛笛:很多事、很多人都会影响到我,没有“最”。但我无论干什么,自我感受意识都很强,比如我喜欢旅行、喜欢的是在时间与空间之中穿梭,有时会忘了自己在现实中的存在,你会在想为什么会来到这个地方,怎么来的,接下来要到哪里去,这些问题并不仅限于时间和空间的疑问,更多的是对于自我的追问;经历了这些,我才真正的感觉到自己最想面对的其实是自己。

 

展览现场

318:美院毕业的时候男女比例似乎都是女生比男生多,但是最后能坚持创作的女艺术家却比男艺术家少很多,那么您又是如何坚持下来的?

吴笛笛:相对比例而言,女艺术家是相对少一些,现代社会要求女性的角色太多样化。我不太愿意单独把艺术家的性别当成是一个事来说,因为这样本身就是站在了男性社会的角度,本身就把自己置身于一个特殊群体。我希望在谈论的时候是谈论的艺术家的作品而不是谈论艺术家的性别。我也不喜欢“坚持”这一个词,这好像是在做一件苦差事一样,那样一来岂不是活得很痛苦?确实,有时在创作中会将自己置身于一种危机当中,但正是这种危机让我们不断接近自己和这个世界。

318艺术网

编辑部

分享到:
[下一篇] “史晶 & 吴笛笛”之史晶专访
[上一篇] 人迹板桥霜——黑龙江省美术馆藏颜仲艺术文献展
新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