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8艺术网-粤港澳大湾区美术传播平台-艺术家库-赵孟頫
微信订阅号:yishu318
首页
赵孟頫
赵孟頫
赵孟頫     1254—1322

在中国历代书法大家中,以唐代欧阳询、虞世南及元代赵孟頫最负盛名,但若以艺术成就而言,赵孟頫的多才多艺又使他的名气更胜一筹。他以书法之笔来绘画,追求笔墨合一的风潮时尚,使元代的山水画起了重要的变化,也将中国传统山水画带进另一新的境界。

“元初三家”指钱选、赵孟頫、高克恭三人。他们擅长山水、花鸟等多科,是元代初期山水画的代表。他们继承和发展了唐、五代、宋山水画,并对后世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别号鸥波、水精宫道人等,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宋宗室,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德芳之后。年十四,以父荫补真州司户参军,宋亡后,他作为南宋遗逸而出仕元朝,累官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他生前“被遇五朝,官居一品,名满天下”。死后封魏国公,谥号文敏。

赵孟頫博学多才,诗词、书法、绘画、音乐造诣均深,特别是书画成绩最为突出。他在绘画方面继承晋唐五代和北宋的优秀传统,博采众家之长,自成面貌,而且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山水、人物、竹石、花鸟均“悉造微,穷其天趣”(杨载《赵公行状》,见《松雪斋文集》附录)。

山水画






《鹊华秋色图》卷(局部),1295 年,紙本設色,28.4x90.2cm,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具体而言,他的山水画既继承画史所称“北宗”传统的唐李思训李昭道父子的青绿重色法和北宋李成、郭熙的水墨勾皴法,画法比较刻意求工,运笔侧纵,勾斫简括,甚少渲染,风格工整;又取法于所谓“南宗”画家,即继承唐王维和五代董源、巨然等人较为放逸的画法,作浅绛设色或水墨晕染,笔法圆浑含蓄,风格秀逸。存世代表作有《幼舆丘壑图》卷,为早年作品,属青绿山水,勾勒填色,不加皴点,近东晋顾恺之画法,风格古朴稚拙。《鹊华秋色图》卷,作于42岁,主宗王维、董源水墨法,兼容青绿设色,为中年变革时期面貌。《水村图》卷,绘于49岁,纯属水墨山水,宗法董源、巨然,颇具文人画秀逸笔韵。从中可看出其早、中、晚期的变化。




《水村图》(局部),1302 年,紙本水墨,24.9 x 120.5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人物鞍马画

赵孟頫的人物鞍马画也很出名。工笔重彩一路主要学唐人,自谓“宋人画人物,不及唐人远甚,予刻意学唐,殆欲尽去宋人笔墨”。同时又参入自己的画法,于严密中见隽逸。白描水墨画取法宋代李公麟,洗练秀劲。其早期作品多唐宋遗风,如均作于43岁的《人骑图》卷和《人马图》卷,前者为工笔重彩,后者为白描墨笔,风格都较古朴。晚年作品更多文人画意韵,如作于59岁的《秋郊饮马图》卷和时间相近的《浴马图》卷,笔法苍劲中含秀逸,设色浓郁中显清丽,功力深厚又富笔墨韵味,呈行利相兼之特色。


《人骑图》(局部),1296 年,紙本設色,30x52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秋郊饮马图》(局部),1312 年,絹本設色,23.6x59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浴马图》卷(局部),絹本設色,28.5x154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古木竹石、花鸟画

赵氏在古木竹石和花鸟画方面,也是一位创新者。兰竹木石承苏轼、文同、赵孟坚传统,并融书法笔墨,创用飞白法,予后世以深远影响,代表作有《秀石疏林图》卷和《古木竹石图》轴。花鸟画则融合黄筌、徐熙二体,兼工带写,以清疏淡雅见胜,代表作有《幽篁戴胜图》卷、《二羊图》卷。


《秀石疏林图》,纸本水墨,27.5×62.8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绘画理论:提倡“古意”、书画同源

在绘画的理论上,赵孟頫在《松雪斋集》中主张“以云山为师”,“作画贵有古意”和“书画同源”,为文人画的创作奠定了理论基础。“书画同源”意指书法及绘画的原理基本上是相通的;而另一层涵义则为透过笔墨的韵味来表现画家学养、品格操守及感情思想,因此优秀的书画作品皆能反映出书画家的内在修养。这种特殊的理论使得文人画家更加有意识地去追求笔墨的情趣,进而丰富和发展了山水画的表现方法,并创造了个人风格的多样化。

此外,赵孟頫反对用笔纤细、色彩浓厚、风格柔媚的南宋院体画风,他提倡“存古意”,力求追唐、五代、北宋遗风,并于创作过程中身体力行。著名的“元四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皆受到他最直接、最深刻的影响。赵孟頫的书画作品流失比较严重,许多海外大博物馆、私人收藏家均藏有他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