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8艺术网-粤港澳大湾区美术传播平台-艺术家库-李公麟
微信订阅号:yishu318
首页
李公麟
李公麟
李公麟     1049—1106

李公麟(1049—1106),字伯时,舒城(今属安徽)人。出身于世族世家,其父李虚一曾官大理寺丞,赠左朝议大夫,性喜收藏。李公麟少时,得阅家藏发书名画,于艺事多有参悟,而于画事尤精。宋熙宁三年(1070年)中进士后,任一些地方小官,后受陆佃荐举入京,为中书门下后省删定官、御史检法、朝奉郎,也都是小官。可见他在政治上始终未能大显,故“沉于下僚,不能闻达”。后以痹辞官,隐居家乡龙眠山,故自号龙眠居士。李公麟是一位才艺俱佳的著名文人艺术家,好古博学,诗文书法无不精。《宣和画谱》称“其文章有建安风格,书则如晋、宋间人”,博闻强识,精于古器物鉴赏与收藏,“夏商以来钟鼎彝器,皆能考定世次,辨测款识。闻一妙品,虽捐千金不惜”(见《宋史》卷四百四十四)。正因如此,他得以与当时诸多名士如苏轼、黄庭坚、王安石、米芾等相往还,名重于公卿士大夫之间。

李公麟在绘画方面博学前代诸家,自成一家风范。他毕生致力于绘画,国画人物画法于顾、陆、张、吴,鞍马师法唐韩幹、曹霸、韦偃,山水得王维《辋川图》意,但他绝不蹈袭前人,而是“集众所善,以为己有”。同时,对自然景物深入观察,以壮笔端,故其笔下无论是人物、山水、鞍马皆得物之神妙。他作画精勤不辍,晚年病重时,犹以手画被作落笔之势,至今传为美谈。他的绘画作品立意新颖,迥出时流,这与他作画先立意,再布置构图、笔墨有很大关系。

李公麟最大的艺术成就是确立了“白描”人马画的创作方法。此法从唐代吴道子画法发展变化而来,即以线条的粗细、运笔的缓急、墨色的浓淡来表达物象的情态,不用色彩的烘托。刘克庄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评云:“至龙眠始扫去粉黛,淡毫轻墨,高雅超诣……亦可谓天下之绝艺矣。”李公麟以其高妙的艺术作品得到了很高的评价。《图绘宝鉴》称他:“鞍马逾韩幹,佛像追吴道玄,山水似李思训,人物似韩滉,潇洒如王维,当为宋画中第一,照映前古者也。”

今存世作品可信为真迹者有《五马图》卷和《临韦偃放牧图》卷二件。另有后世临摹本数件亦可资参考研究。

318,国画,国画人物,李公麟,《五马图》
《五马图》卷(局部),纸本墨笔,29.3×225cm,日本私人收藏。

318,国画,国画人物,李公麟,《临韦偃放牧图》

318,国画,国画人物,李公麟,《临韦偃放牧图》

318,国画,国画人物,李公麟,《临韦偃放牧图》
《临韦偃放牧图》卷,局部,绢本设色,北宋,46.2×29.8cm,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此卷是李公麟奉旨临摹的一幅作品。《放牧图》是当时禁中收藏的唐代著名画马名家韦偃的一幅作品,描绘的是皇家牧场的宏大场面。全图共画1200余匹马,143名牧人。全图结构严谨,场面浩大,流动的马群被画家安排在山丘之间,疾奔者、嘶鸣者、缓行者、觅食者、嬉闹者各尽其态;人物或衣冠整洁,或敞胸露怀,或坐于树下憩息,或相互闲聊,神态各异,生动自然。画法以线描为主,略施薄彩,形象刻画精微。既保留了原作丰神,又毫无板滞之感,不啻于再创作,充分反映了李公麟精熟的绘画技巧和善于继承传统的艺术风格。从此卷我们既可以了解到唐代画马名家的艺术风格,同时也可以看到李公麟学习从传统艺术的认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