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8艺术网-粤港澳大湾区美术传播平台-艺术家库-黄公望
微信订阅号:yishu318
首页
黄公望
黄公望
黄公望     1269-1354

黄公望(1269-1354),本姓陆,名坚,江苏常熟人。因过继浙江永嘉黄氏,故改姓黄,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等。中年做过小吏,因张闾案受累坐牢,出狱后遂隐居不仕,皈依“全真教”(即新道教),寄情于山水。晚年移居浙江富春山,常往来于杭州、松江、虞山(常熟)等地讲道卖卜,并与当地社会名流、文人雅士相酬往。工书法、诗词、善散曲,通音韵。50岁左右开始山水画创作。曾受赵孟頫影响,上师董源巨然,间及荆浩关仝李成诸名家,晚年大变其法,自成一家。常常携带笔墨,在虞山、三泖九峰、富春之间领略江南自然胜景,随时模记,他的作品大都体现了上述地区秀丽的山川景色,“峰峦浑厚,草木华滋”。被推为“元季四大家之冠”(《虞山画志》)。著有《写山水诀》一文。

他的山水画有两种面貌。一作浅绛色,在笔墨勾皴后施以赭石,山石多矾石,笔势雄伟,为其典型风格。一作水墨,皴纹较少,以勾染为主,笔意简远。共同特色是:笔简景繁,线条空灵,墨不轻施,境界疏秀高旷,风格苍劲浑厚。存世作品均为60岁以后作,著名的有73岁的《天池石壁图》轴、76岁的《溪山雨意图》卷、81岁的《九峰雪霁图》轴、始作于79岁的《富春山居图》卷等。其中,《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最得意之作。至正七年(1347年),他79岁在富春山寓居时创稿,前后经历三四年经营,始告完成。至正十年,他82岁题跋时,尚未最后画完。此图对后世影响很大,明清许多画家都是从《富春山居图》中得到启示。传世的明清诸名家临摹有十余本之多。乾隆在见到真本之前,曾得到模本,以为是真迹,在上面一题再题,当他得到真本时,反而定为伪品,成为画史上一大笑柄。此图在清代初年由吴正志传给了他的儿子吴洪裕(用卿),洪裕十分喜爱,临死前曾将此卷殉之于火,被其侄吴真度从火中抢出,但前段已被烧焦。大约在顺治年间割去火后残损的前段,取名为《剩山图》。清乾隆时入内府,著录于《石渠宝笈三编》。

318,318艺术,黄公望,国画,国画山水,《天池石壁图》
元·黄公望《天池石壁图》轴,绢本设色,纵139.4厘米,横57.3厘米,现藏故宫博物院。

此图为黄公望代表作。绘江苏常熟虞山名胜天池石壁的自然风光,自署年款“至正元年(1341年)”。浅绛设色,层峦叠嶂,山顶多矾头圆石,山间长松密林,有云烟掩映;山石作披麻皴,树丛多用横点。用笔朴厚苍润,又变化多端;结构繁密,气势雄浑。作品反映了黄氏从董、巨脱胎而出的自创风格。

318,318艺术,黄公望,国画,国画山水,《富春山居图》
元·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卷,纸本墨笔,纵31.8厘米,横51.4厘米。

此图为黄公望水墨山水画杰作。描绘富春江两岸初秋景色。采用传统的“三远”并用构图法,峰峦冈阜、坡陀沙渚,起伏变化无穷,树木葱郁,疏密有致。用笔取法董、巨,又自出新意,变化无穷,山石多用“披麻皴”干笔皴擦,极少渲染,丛树平林多用横点,笔墨纷披,林峦浑秀,似平而实奇。此图经明沈周、文彭、周天球、董其昌、邹之麟等题记。邹之麟在题跋中称此图“笔端变化鼓舞,右军之兰亭也,圣而神矣”!此画后分成两段,后段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前段现藏浙江省博物馆。